- 本站部份圖文由網上收集,所有資源僅供學習參考之用,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.如果您發現侵犯您的權益,請即時通知,本站將立即刪除!--小學教學設計網
“蹲下來和學生說話”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,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典范,許多老師對此都談過自己的看法,認為要做到師生平等,教師就要在生活上、學習上與學生平等,要“蹲下來和學生說話”。這對于過去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進步。但是,老師,你真正做到“蹲下來”了嗎?當然這里所謂的“蹲下來”并不是指“軀體降低”而應是“心靈放低,與學生平等對話”。簡言之,就是教師與學生應是平等的,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、有尊嚴的個體,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人格上,他們與老師都應是平等的,而不是千百年來延續的“站著的教師,有一顆高高在上的、傲然的靈魂;坐著的學生,軀體里卻埋藏著一顆卑微的靈魂。”
我們現代教育培養的是有思想、有個性、有進取心、有競爭意識、有質疑精神、有探究能力的新人,而不是一些只會唯唯諾諾、隨聲附和的順民。
每一個為師者可能都曾經歷過這樣的尷尬:越是上學期間成績好的,你對他關注較多、傾注心血較多的學生,越是在畢業后視你如陌路;而上學期間你對他百般指責、呵斥連連的學生反倒見了你熱情有加,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?原因可能有很多,但我想其中一定有一條是學生曾見證了為師者的不公正、不公平,所以,成績好的學生會理所當然的認為,老師對自己好是因為自己成績好,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,而不是真誠的對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,因此,骨子里就有了一種輕視在里面。
那么,教師應怎樣“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呢”?能回答這個問題的,就是一個大家熟的不能再熟的字“愛”!這自然不是什么“新潮觀點”:從孔子的“愛之,能勿勞乎?忠之,能勿誨乎”到夏丏尊的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”,從羅素“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,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的得到發展”到蘇霍姆林斯基的“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”…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,教育風格各有千秋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,那就是“愛的教育”。
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,就要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去關愛每一個學生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“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,總想知道,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,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,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。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,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識到的那樣,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。”
- 上一篇文章:讓學生感動的評語
- 下一篇文章:小學音樂《過新年》磨課反思
最新文章 | 精彩推薦 | |